十一月, 2011 的封存

50882

最近這幾年內地拍了許多跨越時空的科幻歷史劇,我也看了滿多部的,不過感覺這部帶給人不同的感受,當然內容與歷史可能有些衝突,不過把她當文藝愛情故事來看,還是有可看之處,所以在此寫寫我的拙見,有劇情洩漏不喜者勿進。

故事的開始是描寫一位現代白領女性,因為跟男友吵架,被在附近的工地裡突如其來的電線電暈了過去,不料醒來後卻發現靈魂飛到了清朝一位叫馬爾泰、若曦的身上,故事圍繞著若曦與眾阿哥們間的情感與夾雜在其權力鬥爭之中的無奈與悲苦。

若曦是八阿哥府中側福晉的妹妹,若曦因為知道了往後歷史的發展,雖然最後還是被八阿哥的溫柔,體貼所打動而接受了他,但是由於知道八阿哥晚景悽慘,所以最後讓八阿哥在她與皇位中選擇一個。當然當時的八阿哥苦心經營了這麼多年,怎麼可以因為若曦的一句話就完全放棄了呢?在幾經確認知道八阿哥不可能放棄爭奪皇位後,若曦選擇了自己覺得安全的路,放棄了八阿哥。雖然她的理由不僅僅只是八阿哥晚景淒涼,還有她覺得不想多女侍奉一夫,整天與八福晉明爭暗鬥,且又有姐姐卡在其中,其實這些感覺起來都像是在自己給自己找藉口罷了。雖然說這些理由聽完感覺滿正確的,可是當妳在愛上八阿哥的時候妳難道不知道這些事嗎?其實主要原因還不是因為知道跟八阿哥再一起也只能有16年的時光,基於現實的考量,不得不放棄這段感情,不過當時的她應該是真心愛八阿哥的。

就這樣隨著時間的流逝,加上她的聰明機警,使得她在皇上的心中越來越重要,而就在此時太子由於靠山不保,所以向皇阿瑪提出可否將若曦許配給他,希望能藉由她增加自己在朝野的引響力。若曦這時明白,該來的還是要來躲也躲不過,即使身為皇上身邊的宮女,可是終身大事不是自己說了就算的,而是全憑皇上的一句話。此時八阿哥,四阿哥為了若曦聯手扳倒太子,最後太子還是逃不過二度被廢的命運。雖然若曦早已與八阿哥劃清界線,但是心中不免還是存留著些許的回憶,直到八阿哥的一番話讓她如夢初醒,八阿哥雖然被稱為八賢王,待人溫文有禮,但是他城府極深,最後竟然懷疑起若曦來她的身邊是不是因為四哥派來的,此番話真是傷透了若曦的心,也讓若曦毅然決然地將全心全意放在四阿哥身上,本想說往後的日子應該不會不會步步驚心了吧,但誰也沒料到這卻是災難的開始,真可謂是步步驚心呀。

由於太子被廢,儲君之位的爭奪也將拉開了序幕,首先八阿哥命人假借四阿哥的名義煽動朝野立儲君之事,並有流言蜚語說四阿哥想要逼宮,康熙龍顏震怒,即使四阿哥說明並無此事,但此時的康熙已經不聽任何解釋了,就在一觸即發危急之際,十三弟挺身出來把所有罪狀都攬在身上,來換取皇上對四哥的信任,此事的發生,四阿哥知道他將失去他人生中最重要的兩個人,摯友與愛人。當他跟若曦說出這句"我不能向皇阿瑪要妳"時,雖然若曦早已心知肚明表面上裝做鎮定,但是可以想像當時他的內心應該是痛徹心扉。四阿哥從此時開始淡出朝廷,與若曦也刻意地保持距離。但是若曦的心理應該還是抱著希望,因為知道他一定會當上皇帝,只要情還在一定可以再在一起的。誰知世事難料,縱使若曦知道了每個歷史人物的一生,可是自己的未來卻無從得知,這時康熙欲將若曦許配給十四阿哥,以若曦的個性必定公然抗旨,最後落得仗打二十大板後發配到浣衣局去洗衣服的命運。

一晃眼幾年又過去了,期間雖然四阿哥有來探望過若曦,不過為了使皇上相信他沒有爭龍位的野心,所以對朝政對若曦也都只能置身事外,但是暗中的打點卻不曾中斷,因為這是他所剩下僅能為若曦所做的事了。康熙爺駕崩四爺最後終於成了雍正皇帝,本想一切的苦難終於過去了,十三弟被圈禁了十年終於放了出來,若曦也可以常伴左右,但是接踵而來的一樁樁事情都使得他們的感情面臨著無比可考驗。第一個開端當然就是若曦無法忍受與多人共侍一夫,雖然明知帝王有個三妻四妾是很稀鬆平常的事,但是對於一個現代女子來說,這情何以堪,這也讓我不經想要問問,當初離開八爺時的理由怎麼套到四爺身上就不管用了呢?當然四爺有他深情的一面,再加上皇后的幫忙與若曦理性後的思考,這部分她也就沒再去多想了,畢竟身在帝王家,享受著一般常人無法有的榮華富貴,相對的也必須付出一般人無法想像的代價。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漸漸的若曦發現她所心愛的四爺、雍正慘忍的另一面,看著以前與她有過關係的人一個個的死去,再再的加深她內心中的恐懼,漸漸的她無法再像以前對四爺那樣敞開心胸,毫不隱瞞敢衝敢講了,最後讓她痛心疾首的是雍正將她的好妹妹玉檀以極慘忍的手法烹煮將其殺害,這也使得若曦對雍正說出"我恨你"這三個字,字字刺再四爺的心中。此時的若曦在愛、恨、與畏懼中備受煎熬,最後她還是決定離開紫禁城這個牢籠、這個讓她深愛的四爺。

這個故事的結局是淒涼的,雍正的愛對若曦來說是種沉重的負擔,畢竟若曦來自現代,無法認同古代帝王制的思想,這也是為什麼雍正常常說若曦都不懂他為她付出了多少,而若曦卻一直被愛與恨糾纏著,愛的是四爺對他的好,恨的是雍正的冷酷與無情,身心俱疲的她此時想要逃出這個牢籠,可是雍正說過他最怕的一件事就是若曦離開了他,因此當下斷然不肯放手。不過當他親耳聽到八弟講述當時他與若曦的山盟海誓,憤怒與忌妒之心也由然而生,理性在此時已經都不管用了,正所謂愛越深恨也越深,愛情是盲目的,即使是皇帝也不例外。若曦雖然離開了四爺,但是對他的愛卻始終不變一直每天不停的寫著"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但是現實是殘酷的,直到她死前也未再見到四爺,帶著遺憾辭世。而最後四爺得知了真相,悔恨不已,但是一切都為時已晚了,即使有再多的後悔,逝者已矣。

若曦離開紫禁城與佛祖說的最後兩句話則是出自 六世達賴喇嘛 倉央嘉措

第一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憶。 
第五最好不相愛,如此便可不相棄。 
第六最好不相對,如此便可不相會。 
第七最好不相誤,如此便可不相負。 
第八最好不相許,如此便可不相續。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見便相知,相見何如不見時。 
安得與君相訣絕,免教生死作相思。

但是人生如果真是這樣,那還有樂趣嗎?感情就是有了愛從而產生樂,或許夾雜著怒,最後結局可能是悲。但這都是人生中寶貴的體驗,這次的結果或許會讓你下次更加珍惜。放下是首先要做到的條件,唯有放下才能夠在享受下一個的美好。

引用作者桐華之語

第一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

這就是若曦和胤禩吧。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執手之約,卻因為那個早已注定的未來而無法與子偕老。她曾奢望他能因自己停下腳步,如果他能,她是願意放下尊嚴和自由的。他不能,也並不是他的錯。從初相見到古道旁,除了不能答應她放棄,他做了所有自己能為她做的事—即使已為俎上之魚動輒得咎,他仍願為她觸犯天顏 —-紅塵已無可留戀,若能換得她的新生,多些折磨又何妨?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這就是若曦和胤禛吧。最初的注目是因為他是雍正,最終的相思只因為他是胤禛。十年光陰,百轉千回,有他在心底,浣衣局的苦役又算得了什麼呢?有她在身畔,紫禁城的風霜又如何呢?不是沒有喜悅歡欣,不是沒有退讓掙扎,奈何身在九重,自有掙不脫的恩怨,縱廣有四海,卻藏不住一點真愛。瀟瀟夜雨中,他的愛和恨一起瘋長;筆墨紙硯間,她的思念比生命綿長。孟婆有湯,抹不去那個孤決的背影;四季有時,吹不散發間木蘭的芬芳。就這樣不離不棄,就這樣地老天荒。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這就是若曦和允禵吧。四、八、十、十三,他們於她,或愛侶,或玩伴,或知己。他與她之間,爭吵、笑鬧、品茶論交,卻總隔著別的人、別的事,他始終在她身邊,她一直離他很遠。非關風月,只為真心,他真的願意嗎?從雨夜的芙蓉糕到出宮的賜婚詔,他是她最後的依靠。可那又能怎樣呢?紅燭有淚,畫屏無聲,金釵尚在,芳魂已渺,「如果有來世,你還會記得我嗎」——他心底的不甘,她無以償還的虧欠。

結尾處的藏歌堪稱神來之筆,若非在十四府斷不會有這樣的情節,即合十四西北軍功的史實(六世達賴是又一個陰謀與愛情的故事),倉央嘉措的詩又襯整部小說的氛圍,不知誰想出的這麼歹毒的收筆?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憶。

關於若曦和十三隻有一句話,因為在我看來他們的友朋之誼是書中最簡單的關係: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憶。

最近看了幾齣日劇,發現現在的日本小朋友也太幸福了吧!為了讓小孩子能夠吃的營養均衡,媽媽們可真是下足了功夫.

我在網路上找到幾個我覺得滿讚的卡通便當,分享給大家看看,順便可以試試看有沒有辦法做出來 ~~ 以下應該算是超高難度的挑戰吧 ~~

不過看了都捨不得吃掉 ~~ 實在做得很棒

 17c7a0b5ce0c15a2a0f8be06b56911ad  

509857_1267021082xOTm

U3404P704T2D51237F1082DT20090104121350    

ap_20110427060754350

U3404P704T2D51242F101DT20090104122005  

U3404P704T2D51242F1082DT20090104122005

100  

509857_1267021081EiQJ

A1304460147  

U3404P704T2D51235F101DT20090104120232

U3404P704T2D51240F101DT20090104121824  

U3404P704T2D51241F101DT20090104121914